大夢,從他鄉的小本生意起|黃碧雲的歲月故事
#花蓮菜市仔人物專訪-民生社區理事長黃碧雲 / 復興市場
#復興市場
文_黃迦 攝影_黃迦
長途跋涉的小本生意經歷
1965年出生的黃碧雲是民生社區社區發展協會前任理事長,目前理事長卸任,擔任社區發展協會志工,全心投入社區社會服務工作。小時後她在彰化海邊伸港鄉什股村出生,家裡有一個哥哥、一個弟弟及四個妹妹。早期農村社會,她爸爸為了養家餬口,總會在農務期空檔期,帶著全家從彰化社頭批襪子到花蓮去賣。那時襪子的利潤高成本又低,在花蓮傳統市場做生意,可以賺取不少生活費用。
『每年我們在農務空檔期,都會在花蓮做生意。結束後就會回到家鄉繼續忙務農。小時候的回憶,就是一家人不斷在彰化及花蓮兩地間往返。』國中畢業後,在花蓮期間因為沒有駕照,通常都騎腳踏車出去,兜售的行跡遍佈花蓮市、吉安鄉及下美崙各區,是爸媽的好幫手。而爸媽則負責在綜合市場裡顧店,全家人齊心協力認真打拼,工作忙碌卻也日子過的和樂融洽。
川流不息位在人潮精華地段
一直到17、8歲,她們才舉家從彰化搬到花蓮,就近住在復興市場內。從1974年起,他們開了一家服飾百貨,經營了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與化妝品。1975到1990年間,當時的市場,就是不分年齡都喜愛的熱門逛街地點,因此從前流行詞彙是「逛市場」而非「逛街」。消費循環性大,早到晚川流不息,收入非常可觀。有句俗語說「台灣錢淹腳目」在1990年代的這時感受特別深刻。
花蓮綜合市場在當時是全盛時期,由於在舊花蓮火車站附近,也是全花蓮唯一的大型市場,因此當時無論北中南區的民眾,都會來綜合市場購物。有些甚至遠從鳳林光復搭車而來。因為市場的外圍有許多雜貨批發,因此開餐廳開店的商人們,大多也會來這此批貨。那個時期,各行各業店家攤商生活都開始復興富裕起來,因此也不斷買房置產。有些人甚至一連買下好幾棟房子。『當時公正街上的每個攤子,從尾牙到過年那段時間,每天都有十幾萬入帳,根本就沒空算錢,只能以布袋裝錢!繁榮盛況可見一斑!』
走下坡
然而1990年後,原本在市場設攤的店家攤商們年紀漸長,第一代也漸漸凋零沒落。同時花蓮市開設了好幾家大型傳統市場,分散了客群。而整個經濟體系消費型態開始轉變,不再限於實體店家,走向網際網路。年輕族群也不再到市場買菜,人潮逐漸散去。『所以你可以看到,現在的菜市場有很多空攤位,部分攤位下午通常就沒有生意了,空蕩蕩的樣子,嘆息著市場凋零沒落,成為時代的眼淚。』
他們家的『合泰服裝』,在綜合市場經營了20年之久,在1990年那段時間結束營業,另搬遷至熱鬧些的復興街上,更名為『大大百貨』。原本市場內店面整頓,心中非常捨不得,為了把場地清空,她決定把庫存的囤貨全數送給社福團體,一心想著要把東西留給需要的人,如此就能放心往下一階段前進。於是,碧雲全心投入社會服務,一心希望鄰里間的弱勢團體,讓附近地區的年老獨居、弱勢居民,都能得到最優質的照顧。
愛的擴大與延續
2013年起,碧雲開始擔任『民生社區發展協會』理事長。這個社區,是花蓮金三角精華區域,居民大多為客家、閩南及外省族群。一直到今年五月卸任,碧雲總共做了八年。起初想要擔任理事長,是因為先生本身是里長,碧雲希望能多貢獻心力,用這樣的方式守護整個鄰里的事物運作順暢。
退下理事長職位後,碧雲成為社區發展協會全職志工,期許自己在75歲前能做就多付出一些。然而協會的任務非常龐雜,舉凡市場事務、社區營造、協會會務、市場學堂、長照站作業等都由協會負責。社區中心甚至提供老人送餐及大醫院藥物匯集站等服務。此外協會也負責做資源的搜集分配,若有公益社團或宗教組織想回饋社會,社區發展協會,就擔任了資源連結的樞紐。
突破困難往前走
在處理社區繁瑣的事務時,當遇到困難的狀況就由核心團隊整合的力量,共同來面對。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,從愛護家園做起,進而將這份愛擴大出去,也渲染周邊鄰里,無私的心感動了大家,使整個社區動起來。默默地付出心力,這樣的和諧也不時的展現在社區中。在各項業務計畫方案研擬執行過程中,他們不分彼此去逐項完成重大任務,因為有著共有核心價值,才能讓社區永續傳承下去。
碧雲作為社區志工,時常都會接到電話,那些打來的人,都是脆弱家庭或邊緣戶,當他們遇到困難時,就會即時去協助需求,並努力連結資源解決他們的困境。對碧雲來說,做社區工作,最幸福的就是照顧需要幫忙的個案。『自己的長輩都不在了,所以這些長輩就等同自己的父母親,將心比心來看待,能做一些,當自己的福份,雖然有點累,但對我來說是沒關係的。』碧雲說。
『這麼多年,除了一次以外,我從來不曾想過要放棄。』最讓她難熬的是2018年花蓮大地震時,長照據點的房屋經過劇烈搖晃,結構遭到嚴重的破壞,致使他們必須在一個月內搬離原場地。
為了搬家,碧雲必須要把所有東西都通通撤掉,但新場地地板是破碎不堪的,牆壁也僅以藍色帆布蓋住。沒有資金維修,不可能搬進這個新的空間。還好當時台灣中小企銀善心支援,看到他們的需要,就直接捐助了90萬,他們才得以如此在地震後的一個月進駐新場地。
老者的快樂園地
對碧雲來說,要將社區經營好,最重要的就是人和。在社區發展協會中,她負責組織志工們。志工大多是退休人員,各行各業的前賢都有他們的專長。進來協會後,就會以他們原有的興趣進行分,在適性的場域裡奉獻。例如有人擔任老人共餐備餐志工,有人擔任巡守隊,另外也有環保、防災、家訪、長照、社會關懷等不同領域的志工。
曾有一個獨居長輩,他的孩子在美國,孩子看到父母在長照站過得很快樂,就請父母每年一定捐兩萬台幣回饋給協會。孩子跟媽媽說:『妳要把錢捐出來,錢不夠我再寄給妳,這裡是快樂園地,一定要做,這樣我在外地會很放心!』對碧雲來說,服務社會是一種基因遺傳。早年她的爸爸媽媽在佛堂不斷做善事服務社會,他們兄弟姊妹耳濡目染,也想要把無限的愛分享出去。因此哥哥賺的錢直到現在都讓爸媽自由取用,若爸爸想捐獻就去捐,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。而碧雲更是延續了長輩們的精神,在1990年後,奮力投入社會公益,要創造更美好的民生里,讓更多在地居民過著更幸福安穩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