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做久了就是你的,想法要隨時代而改變。」--黃大哥

#中華市場

#老實和善生意好

#年輕世代的賣菜生存之道

訪談日期:2020/05/16

文_李珊 攝影_辛佩津

DSC_1498.JPG

走到中華市場中間排走道,抬起頭會發現有一塊充滿童趣的招牌,上面寫著「好厝邊蔬菜行」,使人不禁猜想攤主應該是親切又喜歡聊天的大姐吧!往下猛然一看,站著一位身形魁梧大哥,帶著一抹憨厚的潛笑,正在為客人細心的削芋頭皮。他是黃大哥,72年次出生的他,已經在市場站了七年,經過攤位與他熟識的客人笑著說,他是這裡最老實、和善,生意最好的菜攤,大哥總是帶著靦腆的微笑,聽到這句話好像不太好意思,讓人對於這樣的年輕人在這裡工作更感到好奇,為什麼他會想選擇這份工作呢?

接手菜攤苦熬七年   找到自己的風格

「外面工作不好找。」簡單的一句話,道盡在花蓮長大的青年人的普遍困境。黃大哥的阿嬤在中華市場還沒正式成立之前,就在附近賣自己種的菜,後來爸爸接手後,在市場慢慢做出好名聲。早期市場生意很好,很多人甚至到下午三點還會來買菜。真要說起來,他們也算是「百年攤」,不過以前沒有特別取名字,直到前幾年經濟部開始輔導攤位轉型時,需要製作一個招牌,媽媽才把攤位取名為「好厝邊蔬菜行」,主要也是她喜歡與人聊天的個性,許多客人會因為想跟媽媽聊天而來買菜,反映出傳統市場特有的人際互動關係。黃大哥說,自從媽媽不做之後,有些客人也就不來買了。「需要忍過一段沒沒無名的時間,做久就是你的。」黃大哥在獨當一面經營攤販這幾年嘗試中,一步一腳印,走出了自己的風格。他總是認真地觀察客人的需要,去果菜市場挑選客人比較常購買的菜,以及家裡若有種當季新鮮蔬菜也會拿來賣。因為黃大哥時常給予客人中肯的建議,像是他遇過買菜新手不太會判斷購買的數量,他反而跟客人說不要買太多,會吃不完,實在的個性讓客人都很放心跟他買菜。

IMG_2798.JPG
年輕人不再進市場   希望市場客人活久一點

他觀察現在來市場買菜的人口漸趨高齡化,主因為花蓮的年輕人口外流嚴重,在市場會出現買菜年齡斷層,可能是以前的市場沒有像現在這樣有條理的規劃,在人聲嘈雜與混亂的環境中,孩子通常是被晾在一旁等待媽媽買菜,讓小孩子對於市場的印象較不好,導致長大後停留在小時候對於市場的負面感受。再加上現在全台灣各地有了生鮮超市進駐,方便、明亮又有全天候不間斷的供貨,讓傳統市場更沒有吸引年輕人走進市場的動力。黃大哥開玩笑的說,「希望現在來市場買菜的民眾可以活久一點,才有生意可以做。」

IMG_2811.JPG
與時俱進的思考與轉變   盼市場不要倒

市場對於黃大哥來說,是一個滿溫暖的地方,旁邊的攤販都是友善相待。雖然在市場顯得年紀較輕,但他對於經營攤位有自己的見解,像是在佈置上,他會把不同的菜放進一個個正方形小籃子整齊排放好,擺放位置與幫忙客人處理葉菜、果皮的工作區分隔清楚,俐落簡潔的風格,讓客人可以短時間內挑選到喜歡的菜。他認為,年輕人可以用自己的觀點來做出特色,想法要隨著時代而改變。同時也會不斷與客人溝通,例如,有些人會趁他不注意時,把菜梗折掉後拿給他秤重,這讓他感到有些困擾。上市場買菜的人通常年紀比他還大,要好好與客人溝通,需要耐心與堅持才能維持攤位的品質,這也是慢慢教育與調整的過程。他另外提到,五年前開始,政府會在果菜市場隨機抽查蔬菜的農藥量,為民眾把關,發現有不合格的青菜則需要全部銷毀,因此,他認為現在在市場裡面的菜,基本上都是不用擔心的。

 

黃大哥只希望市場不要倒,讓他可以透過賣菜賺錢維持家計,把小孩養大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