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花蓮菜市仔人物專訪 - 市場管理員王佳薇

#中山市場市八市場

訪談日期:2020/05/05

文字_辛佩津  攝影_李德茂

「來到市場,認識了很多舒適圈以外的人,他們是很特別的」--王佳薇

 

年輕的佳薇時常出現在傳統市場裡,她不是來消費的客人,她是中山市場的管理員。在市場工作3年了,跳脫原本的舒適圈,看到更多不同面向的人事物,學習到更多的人生經驗。

IMG_3409.jpg
中山市場從你剛來的時候到現在有什麼改變?

來消費的民眾有比較少,市場的攤商人口結構也一直在老化。

年輕攤商較少看到,有些是他們父母親在這經營攤位,他們看起來沒有想要承接,但會幫忙一下,如果父母親不繼續做的話,也就結束攤位經營,他們對市場比較沒有歸屬感。

管理員在市場的工作?

市場管理這個工作是考試分發缺,我是從零開始學習。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、有穩定的薪水,可以來到花蓮過生活等都讓我很開心。

固定的例行公事是硬體的檢查、廁所設備、市場裡面的設備等、清運垃圾的大小問題,最大的部分是跟攤商的溝通,知道最近發生什麼事情,有時他們也會提醒我市場某些攤商有可能在吵架,要注意他們的情況以應變處理。

 

中山市場外面有很多流動攤販,管理員是不負責那個區域,能做到的管理大多是請警察取締攤販違反交通規則。但如果說被外面的攤販影響到市場內部問題,如水溝等。市場攤商會反映這些狀況,我就必須進行協調等事宜。

 

也許是中山市場附近人口結構的關係,會有一些打零工性質的人聚集在市場裡,他們會在市場裡消費,一起聊天、喝酒或喝維士比、吃東西等。他們有時會吵架,最激烈的是拿東西互丟互追,這時我就會打電話報警,一開始我會去勸架但會受到波及,後來就會選擇報警來保護自己。攤商們對他們的印象有好有壞,因為他們也是市場的客人但有時又會影響市場形象,我也很難在兩方之間取平衡。

DSC_7847.JPG
最喜歡平常工作的哪一部分?

認識很多舒適圈以外的人,他們真的是很特別。可能是好奇心的原因,我會想知道他們的生活型態和工作狀態,比如賣豬攤商,他們都是凌晨就開始工作,標豬、殺豬等這些都不是我以前會知道的事情,其實不是做這些行業,我根本就不會了解這些細節。因此市場管理這個工作也讓我看到不同面向的人。

 

工作時遇到的困難處?

溝通方面。有些攤商習慣講台語,有些攤商習慣講原住民語,有些攤商的基本觀念跟我不一樣,這些情況會造成溝通不順。有時我以為我想的是這樣子、以為攤商也知道意思,後來才知道他完全不是這麼想,好像有種對話連不上線的感覺,這種情形我覺得挫折,會覺得我好像很不會跟人講話一樣,我到底是哪裡出了錯?甚至會遇到沒有辦法補救的時候,攤商也會生氣,這種情況發生時我會覺得挺挫折的。

 

隨著你來這裡越來越久,溝通的困難有減少嗎?

比較挫折的就是溝通的困難沒有減少。

對他們來講,我的年紀太小了,所以用太強硬的語氣時,他們會覺得不夠尊重外,也會覺得不夠有禮貌,他們收到的是一種侵犯的感受。讓自己語氣儘量柔軟一點會比較好。

市場主委跟你的合作關係?

我還在找跟主委的溝通方式,主委對市場的自治會的錢包看守得比較緊,牽扯到比較大的金錢支出,都必須要好好的溝通才行。

有時,我會覺得自己有些做法或想法不錯,但是以主委做生意二、三十年的經驗,他有別的看法。溝通之後,我也會覺得主委他們都很會做生意,會不會我的想法容易造成事情一場空的狀況。很多事情都會需要考量及有一些拉扯。

 

有想過做什麼事情改善中山市場?

我有想過改善市場裡看起來比較老舊的鐵線等,然後把燈裝在比較低的地方,讓人經過通道時,會覺得空間很明亮。

 

我這想法是取自於台南的黃昏市場,他們的市場就是燈火通明,客人買東西時會感覺到舒適。但是這個想法會遇到錢的大問題,如果採光多,每個月固定支出的電費會非常的龐大。公用電費是攤商自治會去制定,是需要他們同意才能能做採光改善,而在這個轉型期間,有可能電費會變貴,攤商會覺得目前生意已經是不好做,也不確定這個改變會不會讓收入比較好,他們不願意再承受這些風險負擔。

 

不過這好像是一個惡性循環,裡面的攤商不夠多的話,他們就沒有足夠的公費來支出燈光設施,燈光越昏暗就會越來越少人在市場裡做生意,也愈來愈看不清楚攤商的產品。

DSC_7866.JPG
中山市場的最大特色是什麼?

整天都有攤商在營業。下午時段是攤商營業最多的時候,但早上就可以買到豬肉、海鮮、雞等,甚至還有自助餐。

 

攤商們的特色?

攤商都會記得客人的喜好,且大部分都是熟識的客人。

如,我之前遇到客人騎機車來豬肉攤,他才剛停車都還沒說話,老闆就喊出:「今天豬腳沒有了」,客人就說:「那你明天幫我留」。於是客人就開心離開了。

 

來中山市場買東西的客群?

50歲以上、住附近的女性居民較多。攤商也都會客製化去滿足客人的需求。也有蠻多商業開店的都會來中山市場取貨。

 

最喜歡中山市場的哪部份呢?

我喜歡的部分是,辦活動時他們都蠻有參與感的。原本要辦活動的時候會很擔心他們會排斥,因為攤商也要忙著自己的工作。結果辦活動時,滿多攤商都會積極的詢問活動辦法,攤商要跟他們的客人宣傳。

 

有想讓中山市場參加經濟部星級菜市場比賽嗎?

由於參加的標準規定空攤率不能超過20%或30%,中山市場是不符合參加資格。

 

期待中山市場成為什麼樣子的嗎?

一開始知道這邊是黃昏市場的時候,我會期待中山市場可以像我在台南常逛的那種市場,整潔明亮且熟食多,下班可以帶幾樣熟食回家、買些生鮮,然後就可以回去煮飯,是客人會很依賴喜歡的熱絡黃昏市場。

 

但我管理三年下來,發覺我所期待的市場樣貌是較難發生的,可能跟這區域居民習慣、消費型態都有關係。客人常騎機車、甚至開車進來市場外這條街,他們買菜完就開走。要讓客人拐個彎近來中山市場,除非市場裡面有不同的吸引力才有可能。

 

花蓮菜市場所現在面臨的困境?

年輕人對傳統消費方式不熟、沒有興趣來市場是現在的一個困境。年輕人可能不願意做來市場買菜的嘗試,比如在超市或大賣場裡標價是清楚的,他們不用開口去問價錢,也不會有人情的壓力、老闆不會在旁推銷、結帳也很快…等。雖說在大賣場等買東西比較沒有人情味,但卻是年輕人可以接受的。

 

中山市場攤商願意改變嗎?

統計下來攤商很多都已經60-80歲之間,要讓他們學習、改變是一件難事。對他們而言也許就是一個賭博的感覺,不知道會變得如何,如果有可能會變得更差,他們就不願意嘗試。攤商隨著他們的需要經營攤位,到了可以不再需要努力賺錢的年紀時,他們甚至可以慢慢的收起攤位。

 

未來菜市場的想像?

網購,下班前在網路上選一選要買的菜,市場就會有人送過來,也許以後菜市場會有個網購部門。

 

請用一句話形容中山市場?

記憶中的味道。

DSC_7843.JP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