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寧靜質樸的生活美學家:丰之榖

#花蓮菜市仔人物專訪-丰之榖 / 重慶市場

#重慶市場

文_洪子玄 攝影_李德茂、洪子玄

IMG_3609.JPG

柔和的暖黃燈光,朱紅色的竹籃與方盒。

黑米、紅糯、白蓮子、青豆仁……穀物的本色,如同大地的調色盤,寧靜地繽紛著。

牛皮色的小立牌,工整的手寫字一筆一畫,站在每一個朱紅格子邊,盡責地擔任雜糧解說員。

轉過彎來,菊花、枸杞、肉桂等乾貨或躺或站,植物乾燥特有的淡香透著溫婉,柔和了菜市場活潑奔放的朝氣。

三兩客人陸續來到,簡單地話家常,挑選今日的雜糧乾貨。

沙、沙、沙。粒粒分明的穀物,自小鏟徐徐滾入袋中。

 

時間的流逝在這裡,似乎特別緩慢、井然有序,且均勻。

 

這裡是丰之榖。

無心插柳的生活樂趣,隨客人的信任與企盼而成長

最初,鳳姊只是從網路接觸到養生資訊,加上對穀物粥品的熱愛,而吃起雜糧。吃得久了,自然累積起一套衡量穀物品質、尋找好雜糧的經驗與本領。於是,本身在市場有攤位的鳳姐,有了自售雜糧的想法:

「反正我自己也要吃。本來就會去找吃了心安的東西,乾脆順便賣賣看。」抱持著好玩做興趣、與人分享好食物的心情,「丰之榖」開張了。

 

初開張的丰之榖品項並不多,主要是妹婿家種的米、和幾樣自己平日慣吃的雜糧。鄰近攤商們對這個興趣使然的雜糧小攤很是好奇,也會跑來問:真的有人買嗎?

 

還真的有!

 

而且,還漸漸有了一群不只來跟鳳姐買米買糧,更進一步向他點菜,盼著雜糧品項越來越豐富的熟客:「這樣我就不用去外面買了!」問起為什麼?

 

「因為我相信你啊!」

 

於是,客人一句發心單純的「相信」,串起了鳳姐夫妻倆開著車,跑透花東各地的尋穀之旅。

 

回應著人們的信任與企盼,丰之榖逐漸長大。

 

「越賣越多,到現在攤位都快擺不下了!」說到那滿到快溢出桌面的雜糧,鳳姐的笑容很是滿足。

 

攤台上的色彩逐漸豐富,屬於這裡的故事,也隨之精采。

IMG_3631.JPG
要上我的桌子,就要是最好的!

憑著長年吃穀物的經驗,鳳姐就像個精明的老饕,站在第一線為客人的食糧把關。挑貨時,他總要求先看品質最好的一級品,餘下的,權當參考。有時供貨的品質不到,「那就乾脆不要賣。」爽快的決定背後,是對品質與信用的嚴守。

 

「比如我們常拿來泡茶的菊花,有沒有農藥殘留,那本錢一差,都是幾百塊。」鳳姐也要求廠商出具檢驗證書,隨時備在攤上,讓數據自己說話。

 

為了常保貨品新鮮,這裡的存貨絕不超過兩天。頻繁地小量叫貨,加上足夠穀物呼吸的寬敞白鐵櫃,鳳姐說,保鮮的秘訣很簡單,就是堅持不囤貨。

 

「要上我的桌子,就要是最好的!」備貨時,鳳姐會一坐好幾小時,耐心地把糧海中的瑕疵品細細挑出。這是個非常耗眼力的工作,「有時挑累了,頭抬起來一看,滿天都是糙米!」這些還新鮮,僅是賣相不好的NG雜糧,會被集中起來贈予寺廟,成為遊民手中的結緣熱食。

丰之榖_06.jpg
生活美學細細雕鑿,讓好食物自己說話

來到丰之榖的攤位,最顯眼的莫過於井然有序且標示清晰的陳設。

 

「既然要賣,就要讓客人感覺到它們真的是好東西。」愛畫畫的鳳姐有著敏銳的視覺美感,加上天生對細節的高度專注,「細節的美」成了鳳姐向客人傳達用心的無聲語言。

 

這裡的雜糧沒有包裝,整齊劃一地盛在朱紅色的方盒裡,手寫小立牌雙語標示每一種穀物的名稱與產地;一旁的乾貨除了透明袋與小小的標籤紙,再無其它遮蔽——讓產品本人直接與客人面對面,看得到、聞得到,就是最有力量的說明。每一鏟穀物清脆的響聲、一點一點豐富空袋的過程,也成了鳳姐心底最療癒的畫面。

 

在鳳姐的巧手之下,丰之榖逐漸化為一座蘊涵極簡生活美學的藝術品——精緻、純粹,卻不失生活鑿刻的踏實感。

輕鬆的購物氛圍,客人成為分享生活的好友

熱愛逛街的鳳姐最怕遇到緊跟隨後的積極銷售員,於是他也把逛街的經歷帶到丰之榖:「我不會強迫推銷,就是讓他們先看看,有想問的再跟我說。」把空間留給客人,用寧靜平和取代口沫橫飛:「其實講多了,客人也不見得會相信。」

 

或許是悠閒的氛圍所致,駐足攤前的客人特別容易與鳳姐成為朋友。他們會與鳳姐分享吃穀物的心得,也會交流各種獨門吃法。有些熟客還會幫忙宣傳,好朋友一個拉一個、粽子般一串接一串地出現。人們豐富了丰之榖的同時,也豐富了彼此的生命。

 

沒有天花亂墜的銷售話術,娓娓道來的鳳姐只是平靜而堅定地,讓質樸的美在這片盛滿穀糧的小天地裡,默默發光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