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求多,只求好:洪家製麵
#花蓮菜市仔人物專訪-洪家製麵 / 重慶市場
#重慶市場
文_洪子玄 攝影_李德茂
每日限量的麵
「做吃的,最重要就是新鮮。」
「我們用的原料很簡單:麵粉、水跟鹽巴。我不添加其他任何的化學劑。」麵條用料純天然,保存期就短。因此,洪家的麵,總是當天現做、現賣。
「我們收店時的麵大多剩得很少。我寧願不做那麼多,我要顧我的品質。」
「我要做的,是長長久久的生意。」洪家製麵的第二代接班人,阿司篤定地說。
風雨淬鍊的堅實
40年前,阿司的父母帶著製麵的技術,來到成形中的重慶市場。草創的製麵店環境相當克難,功夫再好,也拚不過設備精良的廠家。始終不見起色的生意,令這對年輕夫婦一度放棄。
「做吃的賣不掉,至少還可以拿回家自己吃。」為了養育孩子,再苦,也要撐下去。父母含辛茹苦的背影,自幼在店裡幫手的兒子看在眼裡,也曾暗下決心,要出外闖、走自己的路。年歲滌粹出營建碩士的聰穎,也磨刮倆老的身板。
「爸媽老了啊,他們也不想放掉好不容易打出來的招牌,我就回來接起來做。」24歲,阿司帶著建築業界闖蕩的見聞與體悟,回到養大他的製麵店。
「有了洪家製麵,才有現在的我們。所以感謝它啦!當初爸媽他們咬著牙撐下去,遇到什麼難關就去解決,穩紮穩打、不求快。雖然當年的環境設備有很多限制,但我們的堅持到現在都是一樣的——把品質顧好,真材實料。有這個招牌在,這份堅持就會一直都在。」
讓1+1大於2
接手製麵當刻,耳聞重慶市場即將翻新,阿司開始著手提升店面格局的規劃。
舊重慶時期的店面,後面製造、前面販賣,機具的熱氣烘隆與來客的交談買賣團成一團,環境品質相當有限。現在有了專門的製麵空間,冷藏設備與製作規劃更專業了;純銷售的店鋪,自然是清淨舒適。
「工廠歸工廠、店面歸店面,兩邊品質都得到相對的提升,就不只是1+1啦!它會更大。」
凌晨四點半,重慶加油站旁的廠房,是洪家製麵一天的開始。
「製造時最重要的是衛生,還有他的新鮮度。就算用逆滲透改善水質,水裡還是會有一定數量的生菌;加上麵粉攪拌的溫度,常溫下的生菌是翻倍成長,所以我東西做好一定馬上進冰箱,把生菌數控制在標準內——這些是最根本的關鍵。我把最源頭顧好,就能從頭避免隨之衍生的一大堆問題。」
穩固基本盤的下一步,就是以此為本,不斷前進。
「不論外在環境如何,都要堅持做自己、憑我堅持的理念去做一切選擇,在創新改革的過程裡不斷前進——這是一位很重要的客人對我說的話。從當初接手製麵,影響我至今。」客人當年的一席話,讓阿司重新探索製麵環節中潛藏的各種可能性。他和花蓮農改場合作,把在地果農困擾不已的滯銷蔬果製成天然色素,研發出色彩繽紛的蔬果麵。來不及被人們吃下的蔬果化為溫潤的天然色,彩點每一家的餐桌。
「現在從製麵廠到店面大概兩分鐘吧!」兼顧專業與便利,宛若起厝打地基的嚴謹作業、活潑不設限的改良研發,上一代的手藝經過阿司一步步打磨,成了質樸中見精緻的麵品工藝。
「互相」最重要
「現在的客人每天都會來店裡,不管有沒有消費。朋友一個帶一個來這邊聊天啦、串門子哈拉……我爸媽就是把客人都當作自己的朋友在對待。」
阿司說,父母最常掛在嘴邊的教誨,就是「互相」二字:「客人就是朋友啦。我能得到的,我希望大家也都可以得到,雙贏啊!你開心、我也開心,氣氛自然就舒服。」
洪家和氣真誠的處世之道,讓這裡逐漸聚集了一群既是朋友、也像家人的老顧客。
「有時一些阿姨看我們忙不過來,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是放著,然後進來我們的攤位,開始幫我們招呼客人。」
偶爾遇上來凹便宜,或者賒了帳從此蒸發的客人,阿司也是平常心看待。「我們不會去跟客人計較這樣的問題,也許客人有什麼困難。」
曾經的艱辛,讓這一家人用更寬闊的心,默默接住那些生活裏的酸澀難言:「我不知道他是真的困難、還是貪小便宜,我就一律當作他真的困難,那我東西就是資助他、贊助他。如果因為這些小錢,我可以幫助到他整個家庭的一餐,何樂而不為?」
「大家互相啦!互相最重要,也更開心。」
市場的人生百態
「在市場生活的人,大家向心力都很強,然後是溫暖的。只要有人忙不過來,左鄰右舍就來幫忙了。大家沒事揪在一起喝茶聊天,下午收攤,就一起去爬山散步。」
「市場就是個大家庭,大家都是自己人,不會去分你我他。」即使同類型生意,老闆不在的鄰攤來了客人:「我就去你那邊幫你賣啊!大家就是有這種溫度在,我覺得這個滿難能可貴的。」
曾因為高學歷轉行菜市場換來同輩的不理解,阿司認為,市場工作的自由度與溫度,是公司職場無可取代的快樂:「我做好自己想做以及該做的,我自己開心就好啦。別人怎麼看那是別人的事情。」
「我現在還滿珍惜現有的一切。」發自內心的滿足笑容,市場長大的孩子,因市場豐富了生命,終於也成了此處豐富的一景。